- 北京臺歷
- 上海臺歷
- 廣州臺歷
- 深圳臺歷
- 重慶臺歷
- 蘇州臺歷
- 成都臺歷
- 杭州臺歷
- 南京臺歷
- 天津臺歷
- 武漢臺歷
- 長沙臺歷
- 無錫臺歷
- 青島臺歷
- 寧波臺歷
- 鄭州臺歷
- 泉州臺歷
- 南通臺歷
- 佛山臺歷
- 西安臺歷
- 濟南臺歷
- 合肥臺歷
- 東莞臺歷
- 福州臺歷
- 常州臺歷
- 煙臺掛歷
- 唐山臺歷
- 大連臺歷
- 溫州臺歷
- 徐州臺歷
- 長春臺歷
- 石家莊臺歷
- 沈陽臺歷
- 濰坊臺歷
- 鹽城臺歷
- 紹興臺歷
- 南昌臺歷
- 嘉興臺歷
- 泰州臺歷
- 洛陽臺歷
- 臺州臺歷
- 南寧臺歷
- 臨沂臺歷
- 金華臺歷
- 哈爾濱臺歷
- 鎮(zhèn)江臺歷
- 濟寧臺歷
- 惠州臺歷
- 淮安臺歷
- 貴陽臺歷
- 南陽臺歷
- 襄陽臺歷
- 太原臺歷
- 岳陽臺歷
- 榆林臺歷
- 滄州臺歷
- 邯鄲臺歷
- 烏魯木齊臺歷
- 蕪湖臺歷
- 遵義臺歷
- 淄博臺歷
- 宜昌臺歷
- 常德臺歷
- 贛州臺歷
- 菏澤臺歷
- 鄂爾多斯臺歷
- 許昌臺歷
- 衡陽臺歷
- 珠海臺歷
- 周口臺歷
- 保定臺歷
- 九江臺歷
- 湖州臺歷
- 茂名臺歷
- 江門臺歷
- 德州臺歷
- 蘭州臺歷
- 連云港臺歷
- 滁州臺歷
- 柳州臺歷
- 宿遷臺歷
- 中山臺歷
- 株州臺歷
- 湛江臺歷
- 新鄉(xiāng)臺歷
- 綿陽臺歷
- 商丘臺歷
- 廊坊臺歷
- 包頭臺歷
- 駐馬店臺歷
- 威海臺歷
- 莆田臺歷
- 阜陽臺歷
- 龍巖臺歷
賣掛歷的老先生
看到新京報發(fā)的一篇文章:72歲的他賣了30多年掛歷:如今掛歷少了,買的人也老了 莫名生出對老人的心疼,暗暗決定找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他,于是便想在朋友圈轉發(fā)一下,寫一句心得。誰料寫下一句“很好奇,找機會一定去看看”后,卻一發(fā)不可收拾,回憶猝不及防地涌上心頭,忍不住寫了一大段。在此也記錄一下。
北京最后的掛歷店,找機會去看看。同時忍不住寫了一大段回憶。
小時候,掛歷常常被用來包書皮。每學期發(fā)了新書,最高興的就是跟父母一起挑選喜歡的掛歷紙。風景畫用得最多,不厭其煩地挑,挑到一張大家都喜歡的就好快樂。如果實在找不到喜歡的圖案,就選一張圖案素雅因而不會透到背面的,翻過來用白色那面。
然后把書放上去,封面封底展開,仔細比好位置,中間書脊的位置那兒上下分別剪兩刀,把上下左右都折回來,就包好了。接下來就要在書皮上寫字了。這時爸媽開始推讓“你寫吧,你字比我強”“嗨,我的字也不怎么樣”。說“不怎么樣”的那個常常在說的同時已經拿起了筆,嘴角帶著笑意,眼神卻是莊重的,先比劃下布局,然后就鄭重其事地寫下“語文 一年級一班 魏娜”。我呢,除了選掛歷紙參與一下,后面的過程就只是個旁觀者了,但我這個旁觀者卻是極其興高采烈的。
然后去了學校就互相比誰的好看。有的同學書皮就是用報紙隨便包一下,軟趴趴的,與鮮亮精致的掛歷紙一比便相形見絀。
再后來有了塑料書皮,很簡單,往書上一套就行。作為新生事物,立刻把我們這些掛歷紙給比下去了。我著實羨慕了一陣。但我媽覺得掛歷不用也浪費,就還是繼續(xù)用著。等到后來真買了塑料書皮的時候,卻發(fā)現并沒有我的掛歷紙好,滑溜溜輕飄飄,套在書上一點厚重感都沒有。這種感覺現在想來,一個自然是因為材料不同帶來的感官區(qū)別,另一個更重要的,恐怕是因為沒有了包書皮的“儀式感”。
除了掛歷,臺歷也是值得說一下的。印象中我家和我三姨家用掛歷多,很少見到臺歷的身影。但大姨家舅舅家和姑姑家除了掛歷,還總會有一本臺歷。
起初,不知道是我對這不起眼的臺歷不夠留意,還是早些年的臺歷上面確實就沒啥可看的,總之我是在很久之后的某一天才突然發(fā)現,咦,臺歷上竟然有很多的小知識!記得好像有什么名人故事、養(yǎng)生常識、風土人情等等,令我倍感新鮮??吹较矚g的我就記在小紙條上,回家放在文具盒里。攢了太多,時間一長,再打開的時候上面的字有的已經模糊不清了。知道我喜歡看臺歷,大姨舅媽姑姑就會在我去了以后直接說“去,屋里看臺歷去?!?
真是好久遠的事情了。再回頭想,就像隔了幾道山幾座嶺,免不了生出人生感慨。不說了,好矯情。
這個賣掛歷的老先生真是有人情味的人。
突然又想起戴望舒這首詩:
偶成
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
古舊的凝冰都嘩嘩地解凍
那時我會再看見燦爛的微笑
再聽見明朗的呼喚——這些迢遙的夢
這些好東西都決不會消失
因為一切好東西都永遠存在
它們只是像冰一樣凝結
而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